引言

除非吃不饱饭,否则我大概率不会再干设计了。

两段设计工作的经历,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排斥心理
第一段是在广州实习了视频设计三个月,第二段是在厦门创业工作了两年
我深深意识到了设计在现实中真是毫无人权
尤其是厦门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对自己从以一名优秀设计师为豪,变成以此为耻
我现在很讨厌被别人叫作设计师

本身设计这个类型的工作就要花费比其他岗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就拿写代码举例作比较,两者都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别人写好的轮子
但是代码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本身门槛就高
同时,代码并不像图片视频那样非常直观能看到,哪怕是前端也得按F12才能看到啊
设计就不一样了,以图片的形式很容易就传播,借鉴还得担心被其他人看出来打上侵权的名号
其次因为门槛低,人人都会欣赏,人人都觉得自己审美最好,所以极其容易被什么都不懂的人瞧不起

因此设计就掉进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
一边拼死拼活的打工,一边却受不到应有的尊重
尤其是老板们觉得谁上都可以的时候,他们会认为随时替换掉设计都行,因此设计会很没有安全感
从这个层面上讲,设计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我现在这么讨厌被别人叫作“设计师”
还不就是因为humi带给我的道理
做设计就是会被人瞧不起
哪怕做个日语翻译都比当设计师好一万倍

所以在未来
除非吃不饱饭,万不得已时
我也不会再干设计了

- 2025.6.14更新 -


一个秘密

设计岗包括很多类型,比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UI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设计、视频设计、周边设计等等
其实他们设计的逻辑本质都是同一套
接下来分享这套逻辑

排版的延伸美学

首先要点明一个核心思想

作为从15年就接触设计,至今已有10年设计经验的人来看
先下个暴论,设计本质就是排版的延伸美学
换句话说,只要排版排的好看,设计就能好看

而排版对很多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人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上课认真做笔记,做的好看的人,自带出众的设计能力!

参考

接着是在实践操作上的细节

如果说一次设计作业安排的时间是5天,你会怎样安排时间呢?
我的话,一定会把第一天甚至前两天都用来大量网上冲浪
冲浪的目的是要在各个平台上寻找灵感
什么推特、Pinterest、花瓣、Pixiv、小红书、Ins、TikTok、B站、微博,各种平台上冲个遍
以前冲浪点赞收藏过的贴子也会翻出来重新冲一遍,温故而知新

这一步相当关键,在冲浪过程中就把这次设计作业能实现的最终成品差不多想象描绘完整了
美术最重要的就是想法,创新,好看
所以这一步只要做好了,未来的成品怎么也不会差

参考完,干就完事了
用什么设计工具,以怎样的方式方法
这还用教吗?
工具软件都只是辅助你去实现想法的
夸张点说,厉害的人,一支笔足矣

截一张我的参考

借鉴组合

说白了就是,可以照搬,但不能盲目

设计就是这样,之前花了那么多功夫找的参考
从每个参考上找出一小部分,借鉴
如果一时没有想法也没关系
先照搬过来
照搬的过程中,你会因为一些误操作发现新大陆
设计灵感就是从照搬中产生的

非常多的小部分抄过来后,再重组
这就是你的新设计

现实生活中的星星不都长一个样?
没人会要求你像创世主一样构建一个全新的玩意儿
还要大家认定它是“星星”

放平心态,这就是你的原创

素材积累

如果要做设计师,这个好的习惯十分重要

平日闲暇时,网上冲浪看到别人好的创意、好的想法
记得保存下来,说不定你下次就能用上

以及过去你因为多次作业,高频率用到的素材
也一定保存下来
他们会像每位画师有自己固定画风一样
变成你自己固定的设计风

素材包括很多
字体、色卡、背景、矢量图等